第98章 带走吕氏(1 / 2)

当然,这里也不是一棒子将所有的文人都给打死了,只是说太多有骨气的文人,被一部分小人给坏了名声,以至于老朱对于那些文人还真没有多少好脾气。

偏生一些真名士,一般都有一些臭脾气,你说你有傲娇之气也就算了,敢跟皇帝玩傲娇,不这是妥妥的嫌老朱的刀不够快么?

试问一下,若天下打不下来,要你们这群治理之才有个屁用?真以为没了你们这些朝堂上的家伙,大明就运转不了了?

老朱就是这么搞的,不然后来的明初四大案,明初四大案,又称洪武四大案,就明太祖朱元璋为整顿吏治、惩治贪污、彻底铲除对朝廷有威胁的人而策划的四大事件。具体顺序为空印案:发生在洪武九年(1376年)或洪武十五年(1382年),当时各府州县每年都往京城缴钱粮、军需等,朱元璋得知有人先在空白文书上盖印,等核算完成后再填上数字,此法变成了一种习惯,因此下令将全国各地正印官全部处死。

胡惟庸案:发生在洪武十三年(1380年),胡惟庸当宰相期间,朝中遍植朋党、打击异己,而且独断专行,朱元璋最终以谋不轨罪诛杀胡惟庸九族,同时杀御史大夫陈宁、中丞涂节等数人。“胡案”前后3万余人被杀。

郭桓案:发生在洪武十八年(1385年),当时御史余敏、丁廷举告发户部侍郎郭桓利用职权,勾结李彧、赵全德等人,私吞太平、镇江等府赋税,还私分浙西秋粮,并且巧立名目征收税赋,彻查后发现共计损失粮食2400万担,全国12个布政司牵连其中,朱元璋下令将涉案人员全部处死。

蓝玉案:发生在洪武二十六年(1393年),是明太祖朱元璋借口凉国公蓝玉谋反,株连杀戮功臣宿将的重大政治案件。朱元璋借蓝玉案彻底铲除了将权对君权的潜在威胁,将军权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中。

前三大案可以说杀的全是文臣文官,而第四大案说什么蓝玉谋反,那都是借口了,老朱怕自己选的继承人压不住蓝玉啊,不杀似乎不行。

唐仨仁稍微回忆了一下,胡惟庸挂了,算是提前结束了,之后也不会因为胡惟庸死那么多人了,至于蓝玉,早说了只要朱标健在,这事就不会发生。至于另外两件事,尤其是那什么“空印”的事,这还真是硬伤,谁让咱们的大明地方这么大呢——不,这可不是地方大不大的问题,而是需要想一个解决的法子,不然多年以后。

大明的疆域变得更大,甚至有可能成为“日不落”呢?那时这空印的事就更恼火了。

至于郭恒这位户部侍郎,回头让朱标派人盯着点,想来这货就算闹出了什么动静,对于整个大明而言,影响也不会太大。

三条腿的蛤蟆难寻,两条腿的官还难找?

“吕本有个女儿,年纪比你那位外甥女常美荣小了两岁....”

听到唐仨仁突然提到吕本的女儿,蓝玉一时间没转过弯来,不知道唐仨仁为什么会说起这个女人,下意识的回答一句:

“那是个小丫头片子,唐村长你不会是看上对方了吗?要不老蓝我帮你去提个亲?只是吕本这老货可是江南世家出身,怎么可能把女儿嫁给你一个小小的村长当妾?要是皇子还差不多....等等....”

话都说到这里了,蓝玉似乎也反应了过来,能够在明初有巨大影响力的人物,怎么可能是个愚蠢的家伙。

“老朱本来想让她去给你那外甥女婿当小妾的....”

唐仨仁也不卖关子,直接就将这事告诉了蓝玉,蓝玉脸色一变,沉默了好一会,这才悠悠叹了口气,说道:

“唐村长,上位这是对我们这些淮西武将忌惮了....”

历史记录上,曾有人提出过质疑,就是老朱为什么会让吕氏进入东宫,甚至后来常氏死了,这区区一妾氏,居然能够成为正式,这中间没有老朱的准许,那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。

老朱前脚让常氏嫁给朱标,后脚不到一年的时间,直接就让吕氏进了东宫,虽然朱标另外也纳了一些侧妃,但这吕氏可以说是东宫里的“第二女主”都不为过,值得一提的是,朱标死时,吕氏将东宫里那些除她自己之外的所有妾室全给送去给朱标陪葬了。

人们质疑的是,吕氏会不会就是老朱用江南势力来制衡淮西集团的一个信号?为此不惜牺牲一个常氏,当然了这些都是猜测。

“你说的上位,以前是你的老大哥,现在是大明的皇帝,以前你们是兄弟,现在你们是君臣,所以忌惮是肯定的....”

唐仨仁眼神示意了一下,这些护卫们都散了开来,这个时候这村食堂里不会再有“闲杂人等”出现。

当然,唐仨仁知道,只要马皇后还在,老朱是不会变成那什么“杀人狂”的,哪怕他杀的几乎全是恶心的家伙,依然改变不了“暴躁老朱”的事实。